醫藥網8月16日訊 近日,一條有關藥價的段子,在醫藥圈子熱了起來。
“大哥蹦極多少錢?”
“360元”
“太貴!能不能便宜?”
“可以!”
“多少錢?”
“繩越細越便宜,10塊錢的也有,不要繩的話,免費,蹦不?”
所以您在追求效果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價格。
又要質量好,又要花錢少,
這不要命嗎?
——獻給正在唯低價招標的專家們
▍藥價一砍再砍
在擠壓藥價的道路上,可謂是環環相扣,并且越來越嚴苛。對于諸多藥企來說,每一輪的藥品招標都是一道坎。難順利通過。
根據天風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17年7月中旬,浙江、安徽、湖南、福建、廣西、天津、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四川、北京等11省市已率先完成新一輪的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全國藥品降價大網已經撒開。
近日,山西省藥械采購平臺公布了《山西省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藥品分類采購集中招標結果及掛網議價藥品目錄》,部署從8月15日起開啟新一輪藥品分類采購。實行分類采購過程中,根據投標企業數,分別采取“雙信封評標”和按全國最低價議價談判的方式,首批共確定1282個中標品規,整體降幅為17.36%,其中有90%的產品中標價已達到或低于全國省級最低執行價格。
在帶量采購、上下聯動、左右聯動、二次議價、兩票制……這一環扣一環的組合拳下,藥企想做“鐵公雞”不降點價?沒門!
▍過度砍價帶來的問題
藥價虛高是當前改革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也是老百姓的強烈呼聲。然而,個特殊的商品,若過度砍價,也將帶來嚴重的問題。
1、質量堪憂
這又回到本文開篇的段子,價格要多低有多低,但是,質量保障呢?
此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就對媒體表示,“如果說我們追求低價格,說實話,低價格就沒有好藥,藥的質量就不可能達到那么好!
“倒逼造假”,是指由于藥品招標規則的唯低價中標原則,導致生產企業在價格上惡性競爭,低價中標之后,用造假的辦法來生產和獲利。
就拿維C銀翹片來說,這個普遍低價中標的品種,就出現了質量令人堪憂的情況。對于這每片4-5分錢的正常原材料成本的藥品,難以想象其中標價在有的省份只有4-5分錢/片。即使不算推廣成本,難道企業不需要生產、運輸成本嗎?這樣的中標價格,如何能保證質量?這也是維C銀翹片頻頻出現在藥監部門公布的不合格名單之列的重要原因。
2、出現“藥荒”
近年來,廉價救命藥臨床短缺并非個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臨床上處于短缺的藥物品種超過300種。
2011年,“救心藥”魚精蛋白在全國范圍內出現斷供的緊張局面,造成臨床心臟手術無法完成。直至現在,魚精蛋白依然經常短缺甚至斷供。
2013年7月以來,專門治療甲亢病的臨床藥品他巴唑在全國多個城市出現短缺,治療皮膚過敏的撲爾敏、消炎藥諾氟沙星等也在短缺藥名單之列。
2015年5月,心臟病廉價用藥“地高辛片”也出現全國范圍內短缺。
2015年8月,網絡上出現很多尋找放線菌素D的求藥帖子!肮蚯蠓啪菌素D”、“如果找不到這種藥,病人只能等死”。
2016年9月,在全國范圍內召回該藥,導致多地患者陷入無藥可用的恐慌之中。在溴吡斯的明片嚴重缺貨的期間,就有人表示為了保命,原本30元左右一瓶的藥,卻不得不花幾百倍上千倍的價格向黃牛購買。
……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導致藥物短缺的原因很復雜,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之所以出現“藥荒”,與藥品的價格有很大關系。
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教授殷詠梅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賺錢的藥有人生產,不賺錢的沒人生產。很多藥的定價都是十幾年前的,顯然不符合當今的市場行情!
面對如今成本上升,各種廉價藥的價格卻沒法漲,還要經歷招標殺價一降再降的話,最終換來的要么藥廠停產,出現“藥荒”;要么藥廠以次充好,絞盡腦汁想其他方法壓縮成本。
不管怎樣,是藥企受傷,還是醫院“藥荒”,但最終受害的還是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