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7月20日訊 隨著醫改的推進,大醫院門診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是下降,是劇降!
近日,北京市衛計委舉行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形勢分析會,會上介紹,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近三個月以來,藥費和藥占比、二三級醫院診療量、大型設備檢查費、醫保患者負擔出現了“五下降”趨勢。
▍影響藥企的三個“降”
據報道,在分級診療推動下,與去年同期相比,北京市三級醫院門急診量減少12.9%,二級醫院減少5.2%。根據數據統計,北京市2016年診療人次為5.5億,如果按上述的下降速度,今年北京大醫院的門急診量的下降情況可想而知。
在藥品采購方面,自4月8日以來,短短3個月的時間,北京的藥品陽光采購金額累計達到141億元,節省藥品費用11.4億元,藥品價格平均下降超過8.1%。
在大醫院門診量劇降,藥占比降低,藥品價格下降這三個“降”的多重作用下,對藥企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更重要的是,并不只是北京是這樣,藥企正在面臨的是全國范圍的大改革,尤其是11個醫改試點省份和200個醫改試點城市。
▍全國范圍降藥價、降門診量
今年4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根據要求,今年9月30日前,我國所有公立醫院都要取消藥品加成。很多省份已經提前落地取消藥品加成,加速分級診療。
7月15日,作為醫藥大省的廣東,770家公立醫院宣布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而在近日印發的《廣州地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就明確要求到2017年底,預約轉診占公立醫院門診就診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實現下降。
7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三級醫療機構要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層醫療衛生及專業康復、護理等機構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患者提供治療、康復、護理等服務。2017年10月底前全省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要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
分級診療,是中國特色基本醫療制度之首,醫改的重要舉措。而降低大醫院門診量,降低藥占比,降低藥價,是醫改的大方向要求。
▍藥企如何應對?
在分級診療政策的推進中,我們看到大醫院門診量下降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基層醫療門診量上升。
據報道,北京市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8.6%,城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0%左右。
基層市場體量龐大而分散,增長緩慢,想要做好市場十分艱難,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會產生利潤。這也是此前很多藥企只關注市場高度集中的大醫院市場的重要原因。
同時,醫聯體把大醫院和基層社區捆綁在一起,大醫院就醫的患者后續用藥、康復治療將回到基層。所以,藥企的工作重心必須從大醫院擴展到基層社區,如果只關注大醫院而沒有做好基層社區的工作,你的產品整個銷售鏈條就斷了。
未來,分級診療下的基層市場將成為藥企業績增長的新出口,而且還是唯一的出口。可以說,凡是藥企的產品是針對術后康復、慢病治療有優勢的,對于基層這塊市場,誰先布局誰將占據優勢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