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7月4日訊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是一個有關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終起到規范醫療行為,減少變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作用。相對于傳統路徑,可以避免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不同的治療組或者不同醫師個人間出現不同的治療方案,避免了其隨意性,提高準確性、預后等等的可評估性。
臨床路徑通過設立并制訂針對某個可預測治療結果病人群體或某項臨床癥狀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調查、焦點問題探討、獨立觀察、標準化規范等,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執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質量。
因此,為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范診療行為,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持續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工作,2017年6月5日,國家衛計委官網發布《關于實施有關病種臨床路徑的通知》(下稱《通知》),并委托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訂了23個專業202個病種的臨床路徑,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本次《通知》最新發布的23個專業202個病種的臨床路徑包括:耳鼻咽喉科12個、風濕免疫科2個、婦產科5個、感染科9個、骨科10個、呼吸內科17個、精神科6個、康復科9個、口腔科6個、泌尿外科3個、內分泌科13個、普外科13個、神經外科6個、神經內科2個、消化科16個、小兒內科9個、小兒外科11個、心內科22個、胸外科5個、血管外科9個、血液科11個、眼科2個、腫瘤科4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