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現在動態DR很火熱,掀起了輿論狂潮。用戶采購量越來越大,企業數量也在激增,顯然動態DR是符合潮流和趨勢的一類新產品。
動態DR有今日之蓬勃朝氣,那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今天,小編與您一起,共同解密動態DR發展過程。
早在2009年以前,CR與普通拍片機橫行于世,胃腸機也經常用于進行透視檢查。當時,醫院對一些需要定位的攝影,很是頭疼。比如,隱性肋骨骨折、肩胛骨骨折。用CR或普通拍片機,因為無法定位,容易造成很多廢片;但是用胃腸機或者透視機檢查,雖可以獲得定位影像,但卻很難獲取清晰的影像。居于此,最早的動態DR原型正在醞釀。
胃腸機與CR結合,是動態DR原型機最早的嘗試。胃腸機對一些不易變動的檢查部位進行定位之后,通過人工插入IP板,再進行點片操作。這一突破,其重要性更體現在對普放設備研發者一次思維的教育。
再此之后,普通平板探測器取代了CR的IP板,拍片的效率有所提高,因為省去了IP板信息的讀取過程。但是在臨床上還是有一些問題無法解決。即,造影檢查類,采用胃腸機定位后,人工插入成像板,根本無法滿足點片需求,因為切換時間太長了。
技術不斷在迭代,人工插板周期長,研發人員又推出了第三代“動態DR”,即組合型胃腸機。這一技術,摒棄了人工插板,采用跑片機移動成像板,大大提升了動靜切換的效率。
當然,前三代“動態DR”技術創新基本上是基于功能的組合創新的,依然需要兩套系統進行分別操作,盡管要優于過去,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弊端。研發人員,仍然在行動。
第四代產品,一改過去功能組合的思路,在成像技術上尋求突破。很快,就有了小尺寸動態探測器的面試。這一款“動態DR”,具備了實時成像,快速點片等功能,對于前三代所面臨的問題有了很大的突破,比如造影過程可以進行快速點片。但是第四代“動態DR”也有一個缺陷,即尺寸太小,在一些大幅面檢查中,需要不斷通過機械運動,完成檢查,略顯吃力。
第四代產品成為了一款過渡產品,第五代,即大尺寸動態DR很快就面世了。動態DR的概念也逐步的被用戶認可,并廣泛使用。動態DR經過五代發展,已經逐步形成了“以精準診斷為核心,具備多種臨床功能,能夠推動醫院整體發展”的基本共識。
當前動態DR,已經推進到第六代,“高清拍片、大幅面透視、高清點片、視頻保存回放、可視化造影、自動曝光控制、全身拼接功能等七大功能”,已經成為動態DR的標配。
動態DR的發展過程,本質上是臨床進步的過程,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過程,是企業心懷敬畏的充分體現。當前動態DR,不是發展的終點,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需求,需要去挖掘。
只要對用戶及用戶的用戶心存敬畏,動態DR就會擁有更好的未來。
層級
|
技術特點
|
優勢
|
劣勢
|
第一代
|
胃腸機+CR(手動)
|
能夠實現透視定位與點片功能
|
動靜態切換周期太長,應用范圍很窄
|
第二代
|
胃腸機+普通平板(手動)
|
能夠實現透視定位與點片功能,且點片時間優于第一代產品;
|
動靜態切換周期依然太長,應用范圍很窄;
|
第三代
|
胃腸機+普通平板(自動)
|
能夠實現透視定位與點片功能,且點片時間優于第二代產品;應用范圍有所拓展;
|
不適合于造影檢查中點片;
|
第四代
|
小尺寸動態DR
|
能夠實現實時成像,實時點片,大大的提升了檢查的精準性;
|
難以滿足大幅面檢查需求;
|
第五代
|
大尺寸動態DR
|
能夠實時大幅面點片,具備多種臨床功能,能夠推動醫院整體發展;
|
功能待完善;
|
第六代
|
全功能動態DR
|
比第五代具備更多臨床功能;
|
/
|
|